芭芭拉對教會感到懷疑,但如同其他許多郊區的父母一樣,她與兒女們漸漸疏遠了,孩子們似乎活在他們自己的次文化底下。芭芭拉還不想去教會,更談不上成為會友;但她非常關心父母與青少年間所謂的「代溝」問題。受到她的鄰居,也是我們一位會友的影響,同意在她家召開一次關於「代溝」的聚會。 結果在雞尾酒會的晚宴中,來了九對夫婦。這群受過高等教育的郊區居民,一邊喝血腥瑪麗(伏特加和番茄汁調製的雞尾酒)、抽香菸,一邊聽我向他們解說有關相對論影響下的觀念及文化趨勢,它曾徹底地改變了知識份子和青少年人。我驚訝地看到,隨之而來的竟是一次活潑熱烈的討論。頓時我明白了,他們是多麼歡迎重要而活潑的談論。那些敏感的話題,他們毫不避諱,也不假裝家中無事。在某方面,我覺得與這些不上教會的人討論問題,比與我所認識的那些過分保守,或對現實世界極端天真、盲目樂觀的基督徒,容易多了。 隨著這次聚會的結果,芭芭拉送她的兩個兒子來我們的主日學上課。雖然要經過一段時間,但有不少去芭芭拉家聚會的人,終於來橡溪教會參加崇拜。更有一些成為會友。此外,這次聚會促使無數鄰舍父母間開始交流,並且產生更多類似問題的討論會。這些討論會使得橡溪教會在整個社區中,聲譽卓著。居民說,牧師及教會不但會關懷居民、而且見識廣博又有幫助。 滿足所需 經常有各種與郊區有關的問題,高呼著要得到解答。「代溝」問題在城市、種族文化區或農村,就不見得那麼吸引;它卻是按捺在郊區中的實際問題。左右鄰居在後院隔著籬笆,或在市場排隊等候結帳時,都在談論著代溝問題。這些父母知道他們的孩子在不同的文化薰陶下長大,這種文化的禁忌比較少,可能還染有更多憤世嫉俗的色彩。郊區居民關心自己與孩子在物質主義、吸毒、酒癮、婚姻及關係上的衝突,還有情感壓力及身心透支之類的問題。 每個郊區社群都知道本身的困難。居民會互相談論健康問題,譬如,當他們看見對方臉上的皺紋黑斑時,就可能私下討論一些保持青春活力的駐顏術。他們可能也會想知道,何處可以找到人生的真義?在這私生活一團糟的環境中,何處能找到清白誠摯的知己?譬如,一個發覺先生有外遇的妻子,她就會想知道該怎麼辦?能與什麼人談談?如何處理整個情況?又如,一位男子突然從公司失業了,他正憂慮著自己日趨沒落的應變能力,他可能不願向配偶,當然更不會對孩子透露他的困境。怎麼辦?有誰能做他傾心吐意的密友呢? 諸如此類的話題,會在小組交談中出現。這是郊區社交網非常重要的一環。男人比較不容易將恐懼與憂慮告訴其他的男人,更談不上告訴配偶之外的女人。可是在後院與朋友鄰居的野餐,就可能約略地提一提這些事情。女人就比較容易向其他的女人透露所關心的事。可是當她們聽到自己人生毀滅或難堪的消息時,她們也一樣困擾著,不知道應該去找誰。有一種能引出這種困難談話的主要場合是,郊區居民在某人家中吃、喝、交談的聚集。我們也踢踏、踢踏地跳進這種社交網中。 上述的同一位女主人,芭芭拉,表達對基督信仰極感興趣。因此我提議到她家中輕鬆地教授《基督教義的根基》課程。由於她涉及市政,加上她極富感染力的熱忱,竟然召集了一大班人來上這十二堂課。她所產生的興趣,與殷勤好客的天賦,為我們教會打開另一個服事的機會。一年內,另有三家會友及鄰居,也歡迎我到他們家中去教授同一個基礎課程。日後,《基督教義的根基》的內容,成為教會裏基督教教育的一塊主要基石,這些聚會也孵育出許多持久的友誼。 我們如何說服這些本來不是會友的家庭,在他們的家中舉行聚會呢?我們只有問自己,如何贏得郊區居民的「耳朵」?如何在他們所在的地方、在他們家中及生活中,服事他們?實際的做法是,打開眼睛和耳朵,傾聽、細察那些已經在詢問與信仰有關問題的人,他們可能就是會主辦聚會的主人。 我們假設真正可靠的、人際間的、甚至冒險性的傳遞屬靈信息,是與郊區居民交往的最好方法,這些人當中,有的也許曾經去過教會、也許看過令他們失望的宗教電視節目,還有不知為了什麼原因,已經對宗教失去興趣的人。根據我們觀察的結果,這些家庭小組,是傾聽與教導我們的郊區鄰居最好的場合。對我們來說,在訪客與我們還未稍微認識以前,或對耶穌真正的身分還不太清楚以前,就期望他們加入教會,是比較天真的想法。 從前當使徒保羅到達雅典時(使徒行傳17章),為了要瞭解他的聽眾,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觀察、傾聽。究竟他們在想什麼?做什麼?他們敬拜些什麼?最普遍的觀念是什麼?這種觀念的領袖是哪些人?接著,保羅便從原有的論點與話題,詳細擬成一篇信息。他找到供奉「未識之神」座壇的那些領袖,從他們供奉神壇一事,已經顯出他們對最深奧的人生問題有些興趣。因此這兩個步驟:1. 確定眾人的需要,2. 認出誰會聽我們說話;這就是我們的策略。 贏得媒體的聆聽與合作 如果我們對郊區居民的瞭解是正確的,那麼送出一些正式的宣傳,和散布關於教會的各種單張還不夠。因為坊間各種活動的宣傳單也不斷向他們拋來。可是當我們投入那些非正式、在家中與一些感興趣的人開討論會時,我們發覺在面對面個別交談中,能使大眾媒體的傳播更有力。此外,我們也可能贏得當地媒體的共鳴,報導我們在社區的服事。 從前地方報是我們向村民傳達消息最有用的工具。地方報擁有最多的讀者,尤其是意見領袖們。(我們的情況是,有幾家地方報會送來這村莊,因此我們就能被宣傳到很多地方去。)初出道的記者,除非是聖誕節及復活節,否則通常會被分派去預備次要的宗教篇幅,他們便會急著刊登一些有趣的新聞在宗教版上。我預備了一篇文章,描寫我們在校園的開幕崇拜,準確地寫出我們的異象及目標。然後親自送到各報社,努力試著與各宗教版的主管們個別打交道。接著每週提供各報社最新的消息。偶爾也向他們買些廣告欄,來促進我們與他們之間的關係。 我們不誇張也沒有任何時髦用語,以簡單誠實的話語,寫下我們答應要實行,有六方面適合郊區居民的教會重點:敬拜、音樂、教育、青少年工作、關懷協談,還有宣道。照著這些主題,我們開始寫故事,讓郊區居民藉此來看著我們成長。 撰寫,然後從報紙閱讀這些新聞似的文章,幫助我們要忠於自己所說的話,最好不要為自己造出一個無法說到做到的形象。當我們說,我們會關懷社群,我們就一定要關懷他們。當我們說,我們的崇拜能祝福來參加敬拜神的人,我們就必須使自己真的成為祝福。當我們答應,要供應任何居民和他們的兒女信仰方面的教育,我們就要開辦各種適當的課程。在某種意義上,對公眾負責,已固定在教會服事村民的架構上。如果我們行不出與聲望相稱的信仰,就不比那些濫用公眾信任的機構更好了。反之,如果來與我們一起敬拜神的訪客,及參加家庭討論會的居民,看見我們的信仰與行為一致時,我們的聲望也就因此提高了。 同時述說部落故事與福音故事 在我主持家庭討論會以及在教會上課時,參與的會友和我,都會同時使用這些機會,述說教會被召到橡溪村來的「部落」故事,這些故事增加聽眾對福音的興趣。村民想知道為何我們如此服事他們?為何關心他們?而不是只知道我們的「教會」。所以必須準備好,要能述說我們忠心服事的理由。 由此,我們發現了一個不但能使人相信聖經信息,同時也能使他們成為基督門徒的機會。換句話說,我們連結了「部落」故事與福音,邀請郊區居民,不但來加入我們的教會,同時也來加入歷史性的、全體信徒的教會。因為個人與神的關係不是那麼容易看得清楚,但這種連結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些訪客對會籍感興趣,無論如何,他們必須自願地來參加我們的慕道班,這樣我們才能更認識他們,並且正式地將他們帶給耶穌,而不只帶他們加入教會的會籍而已。 在校園聚會數月之後,我們發現一件事情,就是我們並不需要組織佈道委員會,因為全體會友都變成了佈道委員。許多熱心的會友爭相攜朋帶友來參加崇拜,他們早就與非基督徒或還沒有固定教會的基督徒,討論著他們的新教會。顯然他們已受了五旬節聖靈的激發,他們已有故事要說了! 敬拜儀式對那些可能加入會籍的人,會造成最重要的第一印象。這也是為什麼,敬拜是我們在與人互動的服事上最重要的項目。究竟我們的敬拜向訪客們說出了什麼故事?對那些不熟悉整個崇拜程序的人而言,證道和音樂這兩部分,無疑是最令他們印象深刻的。很感恩的是,我們的第一位非全職職員,是個很有恩賜的音樂家,他瞭解音樂應該如何恰當地應用在崇拜中。 每週主日來參加崇拜的人,坐滿了學校的體育館,勝過其他平日的教會活動,這驅使我們思考是否要建一間合適的教堂。雖然我們仍然可以隨時租用場地,作為臨時教室和辦公室,但我們的想法是:如果在「什麼場所」,以及「如何」帶領敬拜,是表達我們信仰很重要的公開聲明,那麼在一個合適的場所,以活潑激勵的敬拜來服事社群,這個理想似乎引導著我們,去蓋一座特別為敬拜神而設計的建築物。(因為那時沒有任何現成的教堂可以讓我們租用或購買。) 場地不敷使用,就引發了建堂的計畫;相反的,建堂計畫卻很少能吸引群眾。許多宗派的董事會,在植堂時所常犯的錯誤是,蓋一間小小的、看來很不重要、又具有多種用途的教堂,這種做法不但達不到抓住當地教會異象的果效,更無法讓人想到,當地的植堂同工是真的要獻身長期留駐並與附近社群一同成長。郊區居民們通常不被這種拘束的觀念所吸引,或感到興奮。我們這郊區的居民,至少會被建築設計及整體品質所吸引,而不只為了使用教堂的各種功能而已。在這社群中,這些都必須包括在我們的故事裏。 再說,我們認定居民期望一個「齊全服事」的教會,不只是一個每週去參加崇拜的地方。他們想要的教會,是能與他們的人生意義有關,在全部的需要上服事他們,而不只有在諸如教養兒女、婚姻等這一類的急需上服事他們。這個社群會想到神是在他們與同事、家人、鄰居,以至基督裏的弟兄姊妹的生活中。這些受過教育、活躍於社會的郊區居民,當然瞭解信仰是一種充滿活力的互動關係,這是使他們想要加入一個能對社群「說話」,好「品質」的教會的原因之一。 維持一個公共存在的意義 雖然沒有外在的建築物,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誠懇地致力於高品質、有意義、不窘困的崇拜。因此我們租用了一個有一千一百席位的戲院,在那裏舉行一週年的復活節慶典。單是這個舉動,就對我們的社群與曾在家中小組查經、上課的人,傳達了很響亮的信息。我們更召集了一個五十人的詩班,從附近的百貨商場借來一架風琴,並且大肆宣傳。結果有超過七百五十個人來參加我們這一歲大的教會所主辦的崇拜。那時我們沒有教堂,更沒有建堂基金。只在家中教育村民,並捐了數千美金資助慈善工作及宣道,還有一個在一位知名的職業運動員帶領下,很興旺的青少年事工。 這次的復活節崇拜,為我招來許多的邀約,例如到社區或商界的會議中,去帶領會眾禱告,還有頻繁的演說。它也印證了聖靈確實已在我們社群老老少少的人中,做著奇妙的工作。我們走向社區的服事,不斷地增加,主要的工作似乎是在聖靈已經開始動工的事奉中,忠心地獻上自己。其他還有各種公眾活動,也助長了我們是個「服事的教會」這美名。譬如,我們的婦女查經班,開始每年捐贈書籍給村中圖書館的宗教部。為了確定那些書能服事公眾,我們的教育牧師詳細地編出書目;同時他每年為公立學校的教師們舉辦研討會,研討會的內容,主要是在時下教會與政府的章程,以及基督徒該如何適當應對這三方面,討論與他們專業有關的議題。這些教師們對村中的孩童有很大的影響力,但他們的世界觀與生活觀卻可能還未合乎聖經價值,藉此研討會,我們提供了一個保持社群間交談的開放管道。 由於我們的教育牧師擁有十分專業的裝備,教會董事會因此成立了一個幼兒班。這個幼兒班主要不是為教會本身,而是為整個社區所設計、開辦的一個高品質工作。我們的目標是,預備孩子未來的一年,在學校中的學業與人際都能成功,因此採用了當地公立幼稚園對兒童在學業與行為上的期望所編寫的教材。我們體認到,在我們郊區的居民,一般都期望他們的孩子盡可能得到教育上的優勢,因此我們以傑出的師資與設備,來開辦幼兒班,對村民傳達出一個清楚的信息:我們在這裏周到地服事你們。 為了服事更大的社群,我們沒有將學生註冊的公告放在教會的公布欄上,而是寄到大社區的住家中。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的幼兒班只從教會收了兩名學生。我們要求學生家長必須定期與教師會談,並協助孩子作功課。這些家庭作業都是按照年齡,小心地評分,其中還包括聖經教材。結果,有許多幼兒班的家長和孩子來參加我們的崇拜及兒童工作。 我們願向眾人作見證的熱忱,使我們嘗試各種個別的服事;不過有些服事並沒有發生果效。譬如,我結交了一位基督徒朋友,他是本地一家旅館的合夥人。我們討論了是否能利用四旬齋(復活節前四十天)期間,在旅館餐廳向商人及客人傳講我們的信仰。有六個週五的午餐時間,我在旅館美麗的餐廳,向不少聽眾演說。看起來這是個好主意,但結果卻適得其反,根本不值得投入那些時間,因為在那種環境下,大家只想吃、喝、交際,並不想聽一位當地的牧師說話。 相反的,有一次在同一個餐廳裏,我與一位醫師用餐,在那裏我們醞釀出一個對郊區事工相當敏感的計畫,後來竟然結出了可觀的果子。鑑於許多友誼是在共餐與交談中形成,我們便決定試著在本村的某個地點,舉辦八個每月一次的聚會。在美味的早餐中,讓與會的人有機會聽到美國各行各業知名領袖的演說。我們的目的,除了在鄉紳中培養友誼外,更希望藉由這些模範領袖,明確解說當代各種道德問題,而加強社會上的道德觀。 另外,我們召集了一些感興趣的會友,成立了一個董事會,找來一位自願行政秘書,在組織法下成立了「橡溪村主管早餐俱樂部」。既然這不是教會的組織,教會就不需要監督它,也不必直接擔負資金與管理的責任。教會牧師能以機構牧師的身分來服事會員。我坐在平信徒的董事席上,為早餐祝禱以開始聚會。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是,牧師可以為十二月的聚會選擇聖誕節講員來演說。任何同意會旨的居民,只要繳一些會費,都可以加入會籍。這群人如催化劑般,使得許多郊區專業界所面臨最困難的道德問題,能持續不斷地交換意見。 以上所描述的,似乎都是「就這樣」發生了。但沒有任何事是「就這樣」偶然發生的。這一切事情發生的背後,都有一個計畫好而使它自然發生的原則。 其他以社群為焦點所開辦的工作,總共有下列活動: 為孩童籌辦聖經學校與暑期營會 參與社區工作,如在村裏的董事會中祝禱,及在陣亡將士紀念公墓服務 主辦酒癮家屬支持會 去醫院探訪病人及職員 提供音樂學習中心、音樂會系列、男士合唱團 為新移民開辦語言學習班 指導介紹大學活動 擔任警察及消防隊的牧師 創辦一個跨宗派的服事,來照顧遊民與貧寒者 為會友與朋友們舉辦每週附早餐的靈修聚會 主辦以事奉為主題的地區年會 服事會友與非會友的小組 聖誕節期間,邀請社區居民來觀賞耶穌誕生的表演節目 每一樣事工都有真人真事的趣聞背景,這些真實事件,都有助於演示教會在社區服事及福音信息上的故事。有一些居民因為急需的時候得到教會的幫助,他們也因此特別支持我們教會。有位父親感激地奉獻金錢,因他的女兒在車禍住院期間,不能回家照顧三個孩子。我是在「基督教義的根基」課堂上,認識這位本地居民。那時她沒有任何能在靈性方面幫助她的來源,我遠道去醫院探望她,教會因此成為她最大的支持。 另有一位婦人在意外中喪生,我的助理前去幫助她的家屬處理這不幸的憂傷。雖然我們不認識這個家庭,但聖靈帶領這位鰥夫和他的女兒,與我們產生恆久的連結。他每週來參加崇拜,每年更贈送可觀的禮物給教會,直到他離世。 我們從來不帶著人們能有更多奉獻和回饋的期望去服事社區,反而以好撒馬利亞人的心志,來服事任何信仰背景的村民。然而當我們服事時,大量的禮物卻意外地出現在我們眼前。其中包括擺在教堂入口大廳的特製衣架、為停車場鋪柏油、贈送兒童詩袍、一盞特製的大廳水晶燈、裝釘正堂出口處的遮蓬,還有一百零五隻謝德蘭小馬(花了三天的時間研究這些好馬後,我很感激卻不得已地請求馬的主人,應該將這些馬送給新墨西哥的州長,而不是送給教會。) 結論 當我們向郊區居民伸出服事的手時,一場驚人的冒險之旅就此展開了。在郊區到處都是靈性、情感、身體上有需要的居民,如果說針對郊區宣教事工,如果真有一帖唯一的處方,那我們還沒有發現。相反的,在這個服事的旅程中,我們不斷地蒙受出乎意料之外、服事之樂的驚人祝福。早在我們有了自己的教堂、或增加受薪職員以前,就發現了這個事實。芭芭拉與其他有需要的居民教導我們,只要專心以誠 實服事社區,就能使人信服我們的委身、價值觀及信仰。 問題討論 哪些是社群中大家所關心的事情?你善於處理嗎?有哪些機會能讓你更有效地處理這些事情? 聖靈已經在哪裏活動?是在你的社區或是在教會內?你將如何參與聖靈的工作? 你們教會的故事是什麼?你要怎麼述說它?在哪裏述說?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