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Work Hours
Monday to Friday: 7AM - 7PM
Weekend: 10AM - 5PM

目的: 認識這位神聖存在者的本質和神性
  • 認知神的才智
    • 從一般的方法─藉著自然界(詩篇十九)
    • 從特殊的方法─藉著耶穌基督和聖經
    • 靠信心(希伯來書十一6)
  • 神的神性(又稱屬性Attributes)
    • 只有神才有的獨特性─沒有傳與的(uncommunicated)
      • 自存性(Self-existence)(出埃及記三14)
      • 不變性─不可改變的(Unchangeable-Immutable)(瑪拉基書三6;雅各書一17)
      • 無限性和永恆性(Infinite-Eternal)(詩篇九十1∼2、4;提摩太前書一17)
      • 合一性(Unity)(提摩太前書二5)
    • 神分給祂的形像持有者(image – bearers)的特性─傳 與的(communicated)
      1. 真實(Veracity)(民數記二十三19;羅馬書三4)
      2. 良善(Goodness)(使徒行傳十四17;詩篇一四五9)
      3. 慈愛(Love)(約翰福音三16;約翰一書二15,三1,四7∼8)
      4. 恩典(Grace)(提多書二11)
      5. 憐憫(Mercy)(路加福音六36;彼得前書一3)
      6. 聖潔(Holiness)(以賽亞書六3;彼得前書一15∼16)
      7. 公義(Justice)(羅馬書十3;提摩太後書四8)
      8. 能力(Power)(創世記十八14;馬太福音十九26)
      9. 知識(Knowledge)(希伯來書四13)
      10. 智慧(Wisdom)(羅馬書十一33)
  • 三位一體─獨一的神有三個位格
    • 神以三個位格顯現出來(馬太福音二十八19;哥林多後書十三14;彼得前書一1∼2)
      1. 父(馬太福音六9)
      2. 子(以賽亞書九6;馬太福音一23;約翰福音二十28,五26)
      3. 聖靈(使徒行傳五3∼4)
    • 三個位格的工作
      • 父─創造、護理(哥林多前書八6)
      • 子─救贖(約翰福音十七4,三6)
      • 聖靈─生命的來源、引導(約翰福音十四26,十六14;彼得後書一21;哥林多前書二10∼11;馬太福音一18、20;創世記一2)

  本課程一共有六部分。第二課我們要談它的第一部分─神是誰?在第一課的簡介中提過,我們必須從兩個假設開始來研討。第一個假設:是有一位具有位格的神存在著。這種觀念在全世界各種宗教中是相當獨特的。我們要來談這位獨特的神,這就是神學的第一部分。問題是:「我們可以從哪裡找到這項事實?」因此,我們必須有第二個假設:聖經是真確的。聖經是神所默示的話語,我們可以相信它,它是真實無誤的,真理告訴我們關於神的事情,以及神和我們的關係,和我們與神應有的關係,還有人類相互間的關係。整個宗教的內容,就是談論人類和他的神有什麼樣的關係。第一個論點:「 聖經如何論到這位神?」這就是神學。

緊接著我們要看一下細節─人類。人類是誰?他們為什麼被造?他們像什麼?他們可能和造物主有聯繫嗎?然後我們談到人類離開造物主的後果:結果是他們自己和造物主疏遠了。那麼如何才能使遠離造物主的人類回歸神而復和呢?「赦免」是唯一能使兩方和好如初的方法。因人類需要在公義的基礎上,著手重建那已破壞的關係。可是怎麼做呢?人類要如何才能在聖潔公義的神面前重新歸正呢?唯一的辦法只有神自願來做,果然祂來做了。祂藉著自己的兒子,這兒子是人也是神,是一位具有兩種屬性的人,祂來完成重建關係的工作。所以第三部分的重點放在那位介於人和神中間的所謂橋樑人物。我們再問:「要如何藉著這位中間人和神產生聯繫?」第四部分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第五部分將研讀的是一群屬於神的人。這群人因找到那座橋樑,走過那座橋樑去與那位已經走出來迎接他們的造物主會合了。這群人合起來被稱為「教會」,他們是屬於神的人群。因此我們問:「教會是什麼?為何她存在?她有什麼使命?教會中的聖禮是什麼等等。」第六部分是關於萬事的結局,我們稱它為末世論(Eschatology)。末世論可以分為兩方面,第一是有關個人死亡的問題:人死後會有什麼事情發生?要去哪裡?審判是什麼?會有審判嗎?第二是有關最後結局的問題:歷史的結局是什麼?難道它只是神取悅自己的過眼雲煙嗎?我們真的有活著的意義嗎?世界各國有何共同目的?他們會受審判嗎?在神和世界各國,與祂的旨意之間有什麼關連嗎?

現在我們回頭來思想一個我認為在聖經中,比較令人感興趣的主題之一,同時也是日常生活的應用問題─「神是誰?」這個問題對我們有什麼意義。請你試著想像在一個世界裡,你若知道這個世界一定有一位造物主做了這一切,你有什麼感想?我想我們絕不知道這位神是仁慈的或非常專橫,也許他是個虐待狂或很貪婪的自私鬼哩。很多宗教確實有這種思想,認為人類永遠在取悅神。他們會將自己的嬰兒投入大河。古代信奉巴力(Baal)的人,就是將嬰孩投入火窯去祭神,將頭生的獻給神,以後的孩子才留下來。他們對神存著很奇怪的想法,他們絕對不能理解,神會像我們從聖經和透過耶穌基督所認識的神。也許你讀過古代羅馬和希臘人的神,那些神都在利用人。肯定你不會讀到有一位神會真的愛祂的百姓,更不會聽到有願意為祂的百姓犧牲的神。我們現在要談的正是這位從來沒有聽過的神。

用信心去認識神

我們可以從自然界來認識神的大能,卻無法發現祂是否良善、仁慈和溫和。所以我們必須從聖經去瞭解神的個性。希伯來書的作者說,來到神面前的人,(就像現在我們來到神的面前一樣),必須相信有神,並且相信祂會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樂;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希伯來書十一6)這節聖經強調,我們必須先假設神的存在,然後用信心去求證。換句話說,既然我們無法證明神的存在,就只能用信心去認識祂,才能非常清楚地瞭解並知道祂是誰,而深深地確信這是對的。在約翰福音第七章耶穌也說了同樣的話。祂說,祂沒有憑著自己的意思說話,如果我們真的想知道祂是否從父神來,只要照著祂的話去做做看,就知道祂是真的。我想你讀歷史時,瞭解那些背道而行,違背聖經真理的人,不管是國家或機構,是婚姻或事業,都會招惹大禍。但你若天天信靠神,以禱告和祂同行,有了這種屬靈的操練,你一定會慢慢發覺,聖經的教導是
人生的正道。在它有喜樂,有意義,且有平安,你也會深深地體會你在過著正確的人生。因此,我們翻開聖經說:「讓我們來看看這位神,我們要認識祂。」

接下來,前半段,我們先談這位神不像我們的地方;後半段,才談這位神像我們的地方。這些異同點,會使一些人感到神是高不可攀的,因祂跟我們太不相同了。但也使一些人感到神非常可親,因祂跟我們很相像。在這時代,有些人想和神過分親熱,往往忽略了祂應有的聖潔與神聖性,使得神不再那麼令人敬畏,因祂跟我們一樣。相反地,古代的人則過分嚴謹,使神顯得遙不可及。其實我們與神之間,有非常美好適中的異同點,這個發現很令人安慰,我們與神應有的關係因而得以加強,並可以促進更美好的人生,同時因著認識這位令人敬愛的神,我們就不再有恐懼和罪惡感了。

神的獨特性

現在就來談神跟我們的不同點。它至少有四點。但我有言在先,我無法認同有任何人能運用他自己的心思,構想出這樣一本橫跨一千五百年那麼長的時間,更由各種不同的作者寫成的聖經。果真有這種事情,就太不可思議了。

1.自足性

我們回到聖經來看它怎麼說,它說神是事實真相的源頭,祂是自己存在的。套用一句神學術語說,神的自足性(the aseity of God),祂是,祂存在,祂有自己獨一的本質和自存性。你和我都是相當有倚賴性的造物,我們無法互相保證,過了二十分鐘或兩分鐘後還會在這裡。生命脆弱無比,我們都知道有一天會離開這個星球,至少我們的肉體和這個星球的關係會結束。但神永遠不會如此。我們知道自己生在那一天,所以我們有生日,神沒有生日,祂不受時間的限制。你若想問神祂在什麼時候出生,或祂從那裡來之類的問題,是絕對錯的,因神自己存在,自己維持,自己永遠存活著。

2.不變性

接著來談神的另一個本性,稱為祂的不變性(immuta-bility)。說到祂不增不減不變的性質,因祂不受外界任何事物的支配。你知道我天天都被支配著,被我的健康、氣候、周遭環境所支配。譬如我內人是病了還是健康;我的兄弟在外州是否有困難,是否需要我的幫忙和關心;政府告訴我該做些什麼事等等。我無法確定明天的一些計畫是否能實行,或許會發生枝節哩。你看,我們總是被好多事況支配著。很多人還記得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戰爭雖是發生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但我們在這裡的生活也都隨著改變了。事實上,我答應你下星期三會來,卻沒有一點把握能做得到,但你可以這麼計畫。同樣地,你告訴我你會來,可是我也無法確定你會來,但我會期待著見到你。這就是人生,不是嗎?我們只好接受它,而盼望沒有什麼意外會發生。

神就不是那樣。聖經說,沒有任何事能攔阻神實現祂的應許。當孩子小的時候,你也許承諾他,等他長大時會為他作某些事情。譬如你對一位高中生說:「我會資助你讀完大學。」但那時,也許你已不在了。這種事你和孩子心裡都有數。可是當神承諾一件事時,你知道祂一定會實現它,沒有任何事情能攔阻神去實現祂的諾言,祂一定能持守它。事實上,神這種不變性,是我們信靠祂的根基和原因。我們信任祂,因我們知道祂能實現所應許要作的事,祂一定會做到。我們沒有神的這種特質。我們不是自己生命的本源,也無法把握生命,有一天我們一定會失去它。而神一定會持守祂的應許,你可以試試看,但祂不需向我們保證,不變性是祂的本性,為了你,為了我,祂會一直等在那裡。

3.永恆性

神的第三個特性與時間和空間有關。從時間上說,祂是永恆的(eternality),永恆表示祂超越時間。時間是對我們才有意義,對祂卻毫無意義。因祂是時間的創造者。你怎能瞭解這種觀念呢?你怎能想像有一位超越時間的存在者呢?祂看著時間的開始,也看著時間的結束。這位存在者是永恆的存在者。我實在不知道要怎麼去瞭解這種觀念。現在是因為已經有人到太空去了,他們才發現彎曲時空跟我們的時間觀念大不相同,你若在太空住上一年,回到地球來你已老了五千歲。地球上的時間過得比太空快得多,我不完全了解這事實,這是有人告訴我的,但我們可以稍微推想,若在太空外有生物存在,那麼至少我們知道,在宇宙中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人,他們有不同的時間現象。而神甚至不需要彎曲時間的現象,祂本來就沒有時間,祂不會變老也不曾年輕。對我們來說,事件、思想、生活是隨著時間前後次序,一連串發生下來的動作。對神來說,這一切卻都是現在式。這是完全不同層面的事實,我們都還沒進入祂的「論域」(His universe of discourse,神所談論的領域)中來談論呢!神的「論域」更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了。

4.合一性

神的第四個特性,對我來說真是奇妙極了。我絕對無法想像,有什麼人能想得出來,又寫得出來說,有一位神祂具有合一性(unity)。合一性表示我們的整個人完完全全出席在一個地點。神卻能整個完全地出席在各個地點。想想看,神能同時完全出席在世界各地,在南非、在阿拉斯加、在中國、在歐洲,也在這,現在祂就同我們在這,但祂也同你的家人在一起。祂從不缺席,祂的出席不是一種被人感覺到的現象,或是你個人的感覺。祂是真的在場。我的意思是,祂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我們談到全神貫注是人生成功的秘訣呢。這種能力不只能調準焦點,它更能將人的所有注意力貫注在某一件事上。也許你曾全神貫注於某一件事,但過了一段時間後,你就知道那麼做有多累人,簡直使你體能透支。拿破崙是個令人佩服的領袖,他可以暫時離開軍隊五分鐘後,便生龍活虎地回來指揮軍隊打勝戰。他是眾所皆知能使自己全神貫注的人。你知道我們都很難做到這點,你在這裡一坐下來,就開始想什麼?家裡的電爐上放著什麼東西?有沒有忘了關掉電源?有沒有什麼人打電話來約你明天一起出去?我們胡思亂想不是嗎?老實說,我在這裡對你們說話,我的心在想,樓下有一部機器發生故障,不知道他們修理得怎麼樣了?

怎麼辦?我們邊說邊想,人在這裡,心在那邊,全神貫注是相當困難的工夫,它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所以我們常常互不聽聞。我們似乎在看著某人,似乎很認真地聽著他說話,但我們的心卻在十萬八千裡外做著別的事,我們稱它為淘汰式的聆聽。神一點也沒有問題全神貫注地聆聽我們,祂無所不在,無時無刻地跟我們在一起。當你將這種對神的瞭解,應用在你的禱告生活和每天日常生活時,一定會感到美妙無比,因祂時刻同你在一起。聖經詩人讚嘆地說:「我若升到天上,祢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祢也在那裡。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祢的手必引導
我,祢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詩篇一三九8、9、10)我到了山頂上,祂也在那裡,祂是無所不在的。當然囉,祂是神,祂跟我們當然有極大的不同。

神與人共有的特性

然而,神也有很像我們的地方。原先在神創造天地時,地上住了許多動物,有美麗的森林,浩瀚的海洋,燦爛的日落,悅目的花果,沒有雜草。起初這一切都是多麼平衡美麗,所有的有形質(elements)又是那麼純淨。神說,就是聖父、聖子、聖靈一起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世記一26)「在下面若有像我們的人存在,我們就可以跟那個人談話,能與被造物以理性來溝通,因動物沒有想像力,牠們無法表達自己,也絕不會開化牠們的生活,牠們是不會改變的。」因此,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祂們三位都一致同意了。

創世記的故事說,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了一個很類似一隻早已在森林的叢樹間跳來盪去的動物,但神將牠稍微改造一下,這個新的造物就不習慣和早先那隻動物住在一起了。他是一個獨特的造物,他可以和神有溝通有聯繫,並且和神有許多相像的地方。神要與他作朋友,因此每天夜晚涼快時,神就到園子裡來和他聊天。神作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是照著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這一對男女一起將至高永生的三位一體真神表現出來,不但反射出神的形像,同時反映出我們與神應有的關係。我們會談到神怎樣使我們像祂自己。

1.真實

首先,祂給我們能照著真理而活的本能。所謂神的誠實真確性(Veracity of God),這點說到神是真理的神,祂將這種本性分給人類,讓人類來將神表現出來。神誠實真確的本性能分辨真偽義謬,能瞭解宇宙萬物正常的運行,以及人類如何能和諧地配合著這一切。所以我們是依照真理而活的,就必須有所約束,至少應該像神約束祂自己一樣,以真理來約束我們自己。聖經說神是絕對不會說謊的神,沒有一點點說謊的可能性,人類也應該沒有說謊的可能性。聖經說魔鬼是撒謊之人的父。所以當我們開始撒謊的時候,生命就出了差錯。人與人之間不應互相撒謊,我們應該以真理相待,因行真理是屬神的,行真理是神的本性,祂將這種本性賜給我們。神說:「如果你照著真理而活,一切都會順利,你不能背道而行,因真理是我的標準,你有我的形像。」所以神送給我們誠實真確的本性為禮物,使我們能認識真理,瞭解真理。

幾年前在美國非拉鐵非有一位范堤(Van Til)教授,寫了一篇有關真理的文章,談論真理究竟是什麼。他將真理和教育並談,說:「如果你想忠實地處理世上各種事物的真實性,你必須認清,沒有所謂的赤裸的真理(bare truth)。」以他的字眼來形容。他的意思是什麼?他告訴我們,正如你想知道一棵樹,你必須瞭解這棵樹與環境、情況等的關係,更要瞭解它與它的造物主的關係,因神造出這棵樹是有目的的,要適當地尊重這棵樹,不該隨意砍伐它。所以基督徒應當義不容辭地關懷環保工作,照顧這個世界。這是神的世界,不是我們的世界,我們是受神委託的人,你若明白真理,就知道萬物與他們的造物主的關係。所以范堤說,一個真正受教育的人,不只要討論你所學的事物,也不只是觀察它們和作實驗,你一定要能從關係的角度去看它們,這樣就可以明白真理了。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被視為理想主義之父。理想主義的觀念說,真理實在是在神的心中。柏拉圖假設:必定有一位創造萬物的神存在,而事實真相的存在,就在這位神的心中。你也許記得他對馬的解說,他說:「當你看見一匹馬的時候,你是看見神心中馬的複像,站在田野的那匹馬,不是真正的馬,牠只是一個複像而已。」一切有實質的東西,都只是存在神心中那些實體的複像。因此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是一個認識神,不但能以神的思想為思想,並能從神創造的角度來洞察一切的人。所以你若明白聖經,也瞭解聖經中的神,這將成為你一生處世為人的脈絡。神的信實是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

2.良善

神的良善(goodness)。祂是善良的,這種觀念對古羅馬、希臘人都很不可思議。良善的神,是什麼意思?良善在聖經中的字義是,當神創造世界的時候,對祂的造物說:「這是好的。」記得嗎?祂造了日、月、星辰後,就說:「這是好的。」造了灌木、喬木就說:「這是好的。」造了動物,祂說:「這是好的。」祂造出人的時候說:「非常好。」這表示祂所造的一切,都達到了創造的目的,這些造物完全照著祂的心意造成了。我們都喜歡想些好的事物,好的冰箱可以保持食物新鮮。但一架吸塵機若不能吸塵,就達不到它被造的作用。有什麼事物能在它被造的作用之外有其他好的用處呢?所以神說好的,表示祂所造的達到了祂創造的作用。什麼時候你是好的?什麼時候我是好的?聖經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八28)當所有的事物與神的旨意吻合的時候,你就會在這世上找到良善。既然神是良善的神,我們就應該作良善的人,並且滿有意義地獻身效命作
神旨意的好管家。因神是良善的神,祂有良善的目的,可是我怎麼知道呢?接著我們就要談祂是愛的神。

我希望你能做一件事,請你一邊聽這十項神與我們的相像點,就是這些神分給我們的特性,一邊將它們勾畫在一個人的身上,這個人將是多麼完美的人啊!你一定會很樂意跟一些真正持有神形像的人認識,他們一定又真實又可信任,至少他們會盡力持守他們許下的諾言,作他們應該作的事,而不會朝秦暮楚,以致你只能信任他們一天,就不能再信任了。他們也不會忽冷忽熱地說:「這就是我的脾氣。」或「每一個人都會這樣。」這是不該有的藉口,神絕對不會這麼做,我們也不該這麼做。

3.慈愛

聖經說,我們若要像神,就要會愛。耶穌也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這樣相愛。」(約翰福音十三34)我們愛神,也被神所愛。我們來想像神是怎麼愛你的。神看見人類的痛苦,看見他們自己陷在困境中無法自拔,就差派祂的兒子來作犧牲,那兒子也自願地來獻身。神本來並不需要我們,祂大可重新創造,或使用許多其他變通的辦法,但祂那超人性的作法,真是美妙無比。

事實上,新約聖經用了許多不同的字眼來表達愛。例如“Phileo”,我們用在“Philadelphia”來表示手足之情的愛,它偏向交情、友誼、慇懃的愛或關心別人,這是好的。另一個字是用來形容性愛關係的愛。現在有一句話說「作愛」,不管你是否真的愛著某人,只要對某種親密關係的渴望,就去作愛,這不是愛這個字正確的用法。古希臘字「愛」就是“erotic”,他們只有當神祇和人類發生淫亂關係時,才會提到神是愛的神。你若去雅典的衛城(Acropolis,希臘巴特農神像所在地),你會看見一個類似皇宮的小建築,裡面住著一些供奉神祗的女尼,她們以邪淫的方式來服事她們的神祗,色情放蕩已到不可控制的程度,許多宗教都帶著色情的色彩。那並不是真正的愛,也許它有些許愛的背景,但那不是神所說的愛。

耶穌曾啟示說:「神是愛。」聖經中獨一無二說到神是什麼的經節,就在這裡:「神是愛」(約翰一書四8),愛是神的本性。另一個字眼“Agape”用在馬太福音二十章26 節,耶穌說:「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那是一種服事、犧牲、付出的愛,是對別人真心的關切、保護和提升,而置個人安樂於度外。這種愛與我們社會中的貪婪相反,也與我們許多處世的態度與看法很不相同。一般說來,我們都很會照顧自己,對別人則常會量力而為,先考慮它對我們是否有利?或有助益?它能使我更舒適嗎?能改善我的生活嗎?有助於我防老嗎?我們不會為別人著想,我們情願開車在高速公路上,故意躲開貧民區受苦的窮人。當神來到世上時,為大城哀哭說:「耶路撒冷阿,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馬太福音二十三37)那些人的行為不像神,神是愛,祂給了我們愛的能力。

動物沒有愛的能力。幾年前我在南非,出去狩獵時,你無法想像我所看見的動物世界。從電視中我知道在那裡的情況,但你實地坐在現場觀看時,看見那些可憐的動物天天都活在恐懼中,牠們隨時警惕著會有傷害臨到,可以立刻逃生,牠們一離群就會被吞吃,牠們常常面對著生存的威脅,常常有獅子或土狼等著要吞吃牠們。動物世界是適者生存的世界,能取就取,應得就得。

人類不應該過著這種生活方式,我們應該運用神所賜予的本能去生活。要餵飽窮人,開導弱愚,善用所長來助人,因神是愛的神。世上沒有任何別的宗教教人認識一位可親近的神,並且聲明這位神是愛的神。你可以仔細思想所有的宗教,只有猶太教在舊約聖經中一再提到神的愛,但沒有像新約聖經將這位神顯示出來,並詳細地說明。一直到耶穌降世才提到神的化身。至於其他所有的宗教,都是由有罪的人類,構想製造出神來。不管他們如何窮其所能地去想像,也想不出神是愛這種教導。

4.恩典

接著談到兩種特性:恩典和憐憫,兩者有如銅板的兩面。神是滿有恩典的神,祂給你本不應得的。就像父母從孩子出生就給他的那種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應該得到這種待遇嗎?孩子什麼也沒有做,他們完全被動地來到世上,又踢又叫地來到,一點也不喜歡來,你卻每天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地照顧他,使你的婚姻帶來不需要的麻煩。壓力和透支,費財又費力,你毫無益處地供應著這個最無助的新生兒,但你甘心樂意地作,這就是恩典。有一個小孩誕生在你的家庭,你能為這小傢伙付出自己,多有樂趣啊!只要看一下那張小臉蛋,聽著他牙牙學語,看著他跌跌撞撞,多麼令人開心啊!這就是恩典,它使你快樂極啦。我自己作了父母,才真的體會到父母為我犧牲的心腸。他們度過那經濟大蕭條的艱困時期,因此我更能體會他們是多麼地愛我。以前我從來不明白,那就是恩典─為你做你所不應得的。

5.憐憫

另一面講到憐憫。憐憫是不加給你應得的報應。它和恩典正好相反。如果你作錯了事,或沒有作該作的事,譬如你沒有作父母要你完成的事,很合理地,你是必須接受懲罰來補過。但有時媽媽會說:「好吧,你不願幫助我,我也不幫助你。但再給你一次機會,我放過你這一次。」那就是憐憫。也許你曾聽人說,他們已聽天由命了,表示他們承認自己的過犯而懇求憐憫。什麼是憐憫?憐憫有保留制裁的意思。神的愛給你和我有這種解決困境的辦法,那辦法就是祂不依法審判我們,反而透過不同的眼鏡來看我們。在祂的眼睛中我們不但不再是卑鄙敗壞的罪人,反而成為純真無邪的兒女了。

6.公義

怎麼會有這回事呢?那是出於神的另一種特性─公義。公義表示神有對錯與公平的觀念。你若觸犯了祂的旨意或法令時,祂一點也不會不在意或消極、被動地接受。法令永遠存在,你不可以違犯它,你只能順服它,因它屬於神,你不能淫猥地違抗神的旨意。聖經指出,罪會追上你(民數記三十二23),你就會受苦。大衛犯罪時,先知警告他說他的全家都會陷入麻煩,雖然神赦免他,但出生的嬰兒夭折了是一種因果報應,神是公義的,必會有報應。

現在我們有法庭來執行判決,有公義的體系來依法懲治罪惡。神也有這種公義觀念。人類在犯罪以前,神就警告他們不要冒犯吃禁果的誡令,吃了它就是自食罪果。後果是被逐出伊甸園。從此他們辛苦耕種的園子充滿了荊棘,女人增加懷胎和生產的痛苦,還有好多苦頭接踵而來。但神的愛使祂不忍心看見自己所愛的人沉淪,何況這人是照著祂自己的形像造成的,他不能永遠沉淪。因此愛驅使著祂不停地想辦法來解決問題。你聽到耶穌說:「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馬太福音二十六39)父神說:「你必須喝。」沒有其他妥協的辦法。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二十七46)難道你不覺得父神是多麼地想要抱著祂的兒子說:「我兒,你不必這樣做。」如果有其他的辦法就好了,但是就是沒有其他的辦法。祂是公義的神,必須有人來付代價,因你不能置之不理。

這就是神,我們是祂的受造物,我們一入世界就有法制的設立,我們必須生活在這公義的體制下。我們從小家中就有管教,在教會、社會都有訓導。你工作的單位也有制度,我們一直要生活在訓導中。神是公正的,公正使我們知道什麼是正道,什麼不是正道。你可以信任神,祂絕對公平,祂甚至說:「我會為你還清罰款。」那是祂的愛,是祂的恩典和祂的憐憫。

7.聖潔

再接著我們談到祂的聖潔。這是道德上的正直,指著聖潔無邪的生活,而神有正直的本性,祂是正直的。祂將這種特性賜給我們,要我們有相同的正直,相同的純潔,那是完全的純真,不只是矯飾或承諾而已。祂要我們真的擁有那種生命的本質,祂希望從我們反映出祂自己的聖潔。我們能聖潔,因我們是祂買贖回來的子民,使我們能與祂同行對談並一同生活。哥林多前書談到聖徒的孩子是聖潔的,表示信徒的孩子是分別為聖歸給神的,是從世界分別出來,領到神的面前,為神的目的和旨意而活。由父母將他獻給神。舊約時代神以割禮作為與亞伯拉罕立約的記號,這就是基督教會聖禮的由來,也是分別為聖歸給神的由來。我們的經典封面寫著「聖經」,聖經是從全世界所有的書中被分別出來獻給神的,書的內容都是神聖靈的默示。教堂是獻給神的,我們應該以敬虔尊敬的心走進來,這裡不是用來作各種活動的,它是個特別的地方。信徒也與眾不同,我們不能隨著眾人作他們所作的事情,我們已被分別歸給神,歸給那位信實、良善、慈愛、恩典、憐憫、公義的神,這些都是神與我們共同享有的特性。

8.能力

我們也有能力。從傳統的觀念來看,這種能力是達到正面目的的原動力(dunamis),是一個人能做對的事情的能力。希特勒很有能力,但他不會做對的事情,他就不是受命於神,他的能力也不是蒙神賜予。神所賜的能力一定是與祂的良善、恩典、憐憫有關,當你使用那種能力時,就會產生奇妙的果效。許多人想得到神賜給他們這種能力來使用。動物就沒有這種能力,牠們只有爪和顎的能力,卻沒有在什麼時候該使用爪和顎的分辨能力,牠們都是憑著直覺去撕殺另一隻動物,牠們不擇手段盡情地撕殺,非常鄙陋。人類有能力離棄錯事,將能力使用在建設性的事情上。當人類適當地使用能力的時候,國家就能維持法律和次序。聖經教導我們,神將能力託付給父母,讓父母來教養兒女們敬畏神。

9.知識和10.智慧

再來我們談到神的知識和智慧。知識是知道那些已成的事實。智慧是將知識作出適當的應用。許多大學畢業生攝取了許多知識,但沒有智慧,我們說他們不識時務,不聰明。智慧也是個禮物,聖經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各書一5)求主使你能吸取足夠的知識,求主使你會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追求並完成你受託付的任務。這又要回到我們先前談到的,要真實,要聰明,要接受教導來明瞭神的國度和這世界的關係,明瞭如何能使這一切實行在日常生活中。以上這些特性,神都分給我們了。

神有三個位格

神還有一個特性,這位奇妙的神有三個位格,不只一個。從亙古到如今,神是三個位格的神:聖父、聖子、聖靈。這種獨特性,沒有任何一個神明具備。當基督徒說「神」,我們說的是有三個位格的神:聖父、聖子、聖靈。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三章14 節的祝禱說:「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父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這並不表示有三個神,祂們是一位神,是一位永恆的存在者,有共同的意志,祂們能透過三個位格來表達愛。也許是那種相互的作用,使你無法作出孤立的愛。愛一定要有人在給與,有人在接受,有人在回報,這種相互的關係形成了愛的永恆性,這真的出於那位愛的神。三位一體的神是很難瞭解的觀念,與神的無限和永恆一樣難以瞭解。

我能瞭解有一位神─聖父,基本上祂是創造主,我不是說萬物不是藉著聖子造的,或萬物不是從聖靈得生命的,但聖父是那位被尊為親愛、創造、慈愛的神,就是耶穌所稱的父。而聖子是那位使我們與父和好,使我們能坦然無懼地來見父面的那一位。聖靈則是使耶穌能住進我們心中,來默示、引導我們的那一位。

重生要從個人的心裡開始。耶穌說祂要求父差派聖靈的保惠師來,基督會因此住進信徒的心中。由此我找到了聖父,那位三位一體的神。我必須和三位一起生活,不能缺少一位,因祂們是一體的,是合一的。我有了聖靈,就有了聖子和聖父,有了聖子,就有了聖靈和聖父,不能缺少其中一位。就如我們使用「河」這個字時,它包括了河岸、水流、河(牀)床,缺少其中任何一樣就不是河了。又如三角形,它是由三個邊構成的,否則就不是三角形了,四個邊也不行。所以一個字「神」,由三個位格合成一體,這是聖經中的奧秘。神超越我們的理解,但祂卻親自來向我們啟示祂自己,從祂自己的啟示,我們才能認識祂。

我相信你會好好思想這位奇妙的神。有很多聖經的話可供你思考和想像。當你思想神的時候,思想那位奇妙、良善、有恩慈的神,思想祂愛你,思想祂多麼渴望和你一起生活,祂希望在你的身上成全美好的旨意。祂正等著你愛祂,也要賜給你美好的禮物。祂保留而不加給你你該受的懲罰,因藉著祂的兒子,祂已為你承受了被懲罰這件事。謝謝你的聆聽,在我四十七年的傳道生涯中,每次一有機會談到神,就使我興奮不已。這就是人生的資源和力量。

我們應如何使用聖經
  • 祂是全能的神,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
  • 要意識到神的在場。
  • 每天要記住兩件事:
    1. 祂期望你什麼?
    2. 祂如何幫助你?
  • 常常向祂禱告,向祂說話,並觀察和聆聽祂的引導。
  • 期望有美好的事會從神而來。